伊朗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让人向往却又望而却步。很早之前开始,陆陆续续的看过不少伊朗电影,那是我对伊朗的第一印象,也是从那时起,伊朗就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 我所乘坐的飞机,在几经周转与延误后,终于在月光的照耀下,缓缓的降落在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当空姐提醒女性乘客下飞机前,请穿好长袖长裤包好头巾的时候,我才突然从梦中惊醒,原来,让我魂牵梦绕的伊朗,已经真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从2017年来到了伊朗历的1396年。 现代化城市德黑兰德黑兰是伊朗首都,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汽车制造业、电子及电力设备、纺织等等,都是德黑兰的主要产业。 据称,德黑兰相当倚赖私家车、巴士、摩托车和出租车,她是世界上最倚赖汽车的城市之一。而我所见也确实如此,在路上,不仅能见到不少德系、法系的老车,还能见到许多中国品牌的汽车。
德黑兰的红绿灯很少,就算有红绿灯的路口,人们也是伺机快速,并且见缝插针的过马路,这种过马路的形式,瞬间让我穿越回二十几年前的日子。不过,就算在短暂的红灯下,公交师傅们依然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有抽着烟玩儿手机的,有喝着红茶嚼着方糖的……伊朗的公交车,大多不关车门,虽然有些公交车到站和起步,司机会习惯性的按下车门开关,也会听到熟悉的气阀声,但是,有些门是不会动的,或者只有一扇门在开关。 老城设拉子设拉子老城给人感觉就是典型的中东小城,城市周围山丘起伏,城中黄砖矮小的建筑。设拉子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不仅是《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都城,更是《玫瑰与夜莺》的波斯灵魂。公元前6世纪是古波斯帝国的中心地区,也是当时的城市和文化中心,经年战乱,成为赞德王朝首都之后,获得迅速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到伊朗主要就是看古迹遗址和清真寺,以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的。设拉子算是伊朗国内比较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在城里以及周边,散布着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在路上走着,时不时也会有包车的司机主动来搭讪拉生意。 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要数莫克清真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粉红清真寺。
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要数莫克清真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粉红清真寺。
粉红清真寺位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巷中,这座19世纪晚期兴建的宗教场所,更像是一个波斯建筑的经典案例,它有着雕花石柱、彩色的马赛克瓷片以及彩色的玻璃,很多人都说它更像是欧洲的老教堂。在外墙的彩砖上,有很多花朵和花瓶的图案,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真寺,而喷着圣火的花瓶正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波斯人在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建造清真寺的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为外族人灭绝,把自己的信仰刻画在清真寺的墙面上,并且以花代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花,其实在波斯人心中是熊熊燃烧不灭的圣火。
粉红清真寺的夏宫,早晨8点到10点是最美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温暖的光线正好倾斜着照在巨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向波斯地毯上投下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组合,她只在阳光灿烂的清晨,才会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这座清真寺,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波斯美女,只有在掀开其头巾的那一刹那,才为其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所深深折服,在这至高无上的殿堂里,用尘世间最华丽的光与影,歌颂真主无边的力量。我坐在墙边静静地感受着她的光影变幻,仿佛置身动画片中的万花筒一样,陶醉万分。 这座粉红清真寺其实是色彩斑斓的,并不只是“粉红”,但我想,也许因为“粉红”是代表浪漫、富有幻想的色彩,所以是在预示着一切温柔与美好吧。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是伊朗的第三大城市,为南北来往所必经之路,也是伊朗著名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
也许因为伊斯法罕始建于公元前4、5世纪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不仅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而且还多次成为王朝首都,加上城市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中,扎因代河畔,所以整个城市的绿化还不错,在许多古老的建筑周围,还有许多参天大树。 伊斯法罕作为几朝古都之城,名胜古迹自然也是数不胜数,比如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又称“礼拜五清真寺”,它是伊朗现存此类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整个建筑群占地约20000多平方米,也是第一座在萨珊王宫的四庭院布局格式上,按照伊斯兰宗教建筑需要调整建设的伊斯兰建筑。
其双层带肋圆顶是建筑上的一个创新,为整个地区的建筑设计带来灵感。在这一遗址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极具风格的装饰细节,它们是一千多年伊斯兰艺术风格发展的代表。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从东面入口进入庭院,西面建筑的伊万门有着萨法维风格的装饰,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南面建筑的伊万门则有蒙古特色的马赛克花纹以及棱角分明的装饰线条;北面的伊万门则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后面祈祷大厅内的石柱、穹顶和蜂窝状藻井均由泥砖建成,非常朴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面伊万门旁的蒙古统治者完者都的房间,能看到极其精美的古兰经书法浮雕。
伊斯法罕是一座近两千年的古城,但由于历代入侵者破坏太甚,萨法维朝以前的遗迹,完整保留至今的却寥若晨星,所以这座聚礼清真寺显得尤其珍贵。
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更是其后整个中亚地区清真寺设计的原型。
聚礼清真寺位于一处巴扎的出入口,从大门外看显得沉稳低调,一点也想象不出,里面尽是如此的宏伟,并包含着许多历史的尘埃。 相比而言,伊玛目清真寺就显得高调许多,不仅外观富丽堂皇,而且还坐落于伊斯法罕市中心,曾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广场的伊玛目广场旁。 富丽堂皇的伊玛目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萨法维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又称“马斯吉迪·乔密亦·阿保西”或“国王清真寺”。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其外形为壁竞式的正门面向正北,镀银的正门高达30米,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纳斯塔利格体书写。
伊玛目清真寺于两个门侧面的宣礼塔高达42米,而圣殿边上的宣礼塔则更高达48米。在正门内类似壁龛处的两个镶板上有精美的图案。其前厅辉煌,呈八角形,它有四个“伊旺”(建筑物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的大凹龛,上面是半个拱顶,凹龛底上深处是门洞,这个龛就叫伊旺。11世纪后,中亚和伊朗等纪念性建筑逐渐强调一个正面,形成这样一个重要特征——伊旺)。
西边那个“伊旺”有一个宽阔的前廊,廊顶建有—座宣礼塔。南边那个“伊旺”是最大的一个,通向一座巨大的祈祷大厅,该厅有两个圆顶,内高38米,外部总高52米。用大块碧玉石或大理石制成的洗礼盆位于正门附近,东部和西部有两座经学堂。 伊玛目清真寺是世上最精美的建筑物,是伊朗在建筑、木雕刻釉砖工程上的一个壮丽雄伟的典型,由于建筑的庄严和华丽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墙壁上还有反映当时文化艺术最高水准的壁画和装潢。建筑宏伟,设计精美的伊玛目清真寺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拱顶清真寺,若站在正对着拱顶的回音石上拍手,即可听到多次洪亮的回音,离拱顶中心越远,回音越弱。在大拱顶的两侧,有两个尖塔,高43米,寺内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日晷 ,是当时人们用来测算时间的。如果登顶伊玛目广场西面的阿里卡普王宫,还可以从侧面欣赏它的美。 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三十三孔桥在中东,水很珍贵,看这户人家是不是有钱,不是看房子有多大,而是看有没有树,有多少棵树,因为种树就必须有水,所以水是波斯财富和权贵的象征。伊斯法罕是全伊朗最美丽的城市,因为在伊斯法罕有一条生命之河——扎因代河,为了便于两岸百姓的往来,几百年来,扎因代河上架了很多桥梁,其中,哈鸠大桥和三十三孔桥是最著名的二座。
三十三孔桥位于伊斯法罕城中心,始建于1602年,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桥本身是双层结构,因下层有33个桥拱,故称为三十三孔桥。 桥的上层结构也颇具艺术性,中间桥面的侧面为两排3米高的墙面所掩夹,墙面上每隔2、3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约1米的空间,既可作为行人步行之用,也可作为观赏驻足之台,该桥以其古朴悠然享誉世界,不过该桥除了杰出的艺术性外,也并非只是一座桥梁,同时还起到水坝的作用,所以是一座多功能水上建筑,这样的建筑在数百年前的世界是不多见的。 而桥的下层那造型优美、儒雅的33个桥拱配上河水,在灯光或月光之下,桥拱与倒影浑然一体,会形成完整的圆孔。但遗憾的是,现在枯水期越来越长,能见到此景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据当地人讲,十年前,扎因代河每年有10个月的丰水期,而现在每年只有2至3个月能看到河水流淌,现在当地政府已经在治理河道了,希望美景能够早日回归大众的视野。
三十三孔桥作为纽带,连接着两岸的繁华,桥上不时有来往的人群,时而熙熙攘攘,时而走走停停,而它本身却像旁观者一样,冷静的感受着时代的变迁。在伊斯法罕的每个傍晚,我都会来三十三孔桥上走走看看,然后找个角落坐下来,看着形形色色的路人,眺望远处灯火阑珊,感受这闹市中特有的宁静。
生活的原貌是五彩缤纷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并存的,在这一刻我只觉得,时光,你还可以再慢一点,最好能定格下来,让我细细品味当下的美好,而这一刻,我只想放空自己,就像从未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