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6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財經資訊] 皇台酒业涉嫌偷逃消费税

[複製鏈接]

6385

主題

19

好友

2萬

積分

版主

美腿丝袜控…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前天 23:34
  • 簽到天數: 21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9667
    金錢
    57553
    威望
    25641
    主題
    6385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文章達人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愛因斯坦 永久貴賓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版主 伴壇終老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 03:25: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去年以来白酒行业前景暗淡,茅台等一线酒企不得不通过释放预收账款来“维稳”业绩,本身就是地方品牌的皇台酒业更是自身难保。记者发现,除了惨淡的业绩外,该公司的多项财务数据也存在可疑之处,或涉嫌偷逃漏缴消费税的情况。

      或涉嫌偷逃税款

      皇台酒业主营业务为白酒酿造及销售,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白酒生产企业需要同时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中消费税又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个部分,从价计征的部分纳税金额的核定为“销售额的20%”,这直接关联着公司的营业收入,从量计征的部分纳税金额的核定为“0.5元/500克(或者500毫升)”,这直接关联着公司的产品销量。

      然而,经记者测算后发现,皇台酒业很可能未按照规定足额缴纳消费税。

      皇台酒业2013年半年报中并未详述其白酒的销售量,所以无法估测其应缴纳消费税中包含的从量计征的部分金额。但是即便不考虑从量计征的部分,以该公司2013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白酒销售额共计3592.28万元,对应的消费税从价计征部分金额也将高达718.46万元。

      与此同时,半年报披露的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期末余额为1607.41万元,相比2013年初时的1430.93万元增加了176.48万元,假设这些消费税仅涉及从价计征的部分,对应着皇台酒业实际缴纳的消费税税款也至少有541.98万元。

      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皇台酒业现金流量表“支付的各项税费”科目今年上半年的累计发生额却只有914.3万元,这其中还至少包含了187.22万元的企业所得税,以及金额至少也有数百万元的增值税,除此以外还会涉及到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零星税费支出。

      这样就不难发现,体现在皇台酒业现金流量表中的、已缴纳的税费尚不足千万,怎么可能同时支撑541.98万元消费税、187.22万元企业所得税、以及金额不会少于消费税额的增值税?

      事实上,通过过往两年半的数据统计不难发现,皇台酒业今年上半年应承担的税负,与2011年时全年水平的50%大体相当,但实际支出的税费金额,却还不及2011年全年的25%(见附表),如此大的税费率波动,实在是难言正常的。

      惟一合理的解释,可能是皇台酒业计提并交纳的消费税、增值税金额不足,由此便涉嫌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

      畸高的贷款利率

      从皇台酒业的资产负债数据来看,该公司的对外借款余额始终保持了稳定,从2013年一季度末一直到三季度末,“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科目余额始终分别保持在7900万元和2942万元,共计10842万元,除此之外公司再无其他有息负债。

      但是这些借款所产生的利息成本非常之高,半年报中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金额高达512.37万元,对应到该公司的有息负债余额,折算出借款的年化利息率竟然高达9.45%,显著超过了正常情况下银行贷款利率。

      由此可以推断,皇台酒业所支付的贷款利息金额极不正常,要么是该公司隐瞒了负债金额,也即该公司的实际有息负债比账面所体现出来的多出来不少,才产生了如此大金额的贷款利率;要么就是该公司被贷款银行认定为偿债能力不足、贷款信誉不佳,而被征以远超过基准利率的风险溢价。

      不论是哪一种情形,无疑都指向皇台酒业的内在质量远不如其表面这般风光。

      此外,皇台酒业的现金流量表现也存在疑点,根据2013年半年报披露,“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上半年的累计发生额就已经高达3703.75万元,然而等到三季报披露时,这一科目的前三季度累计发生额却下降到3185.45万元,这就对应着第三季度的发生额为-518.3万元。一般而言,现金流二级科目是不可能出现负数发生额的,更何况这还是发生在与原材料采购密切相关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当中,就更加不可思议了,这背后也必然存在隐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按這成為會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3 12:37 , Processed in 0.0133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