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82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傳統] 梁实秋《人间食色,至味清欢》: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说开去

[複製鏈接]

4740

主題

0

好友

2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昨天 20:37
  • 簽到天數: 3373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323
    金錢
    58257
    威望
    20471
    主題
    4740

    文明人 回文勇士 中學生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伴壇終老 文章勇士 附件高人 文章達人 附件達人 愛因斯坦

    樓主
    發表於 2019-11-17 15:21:04
    知书达影

    发布时间:11-0912:20
    文/冬月渐暖

    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也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将“吃”列为人的根本诉求;强调“食不餍精,脍不餍细”,反映先民对饮食的精品意识。

    所谓“食、色,性也”,中国古今文人在“吃”上可谓是下了一番大功夫。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尝遍南北佳肴,“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的 “东坡肉”流传至今;与东坡相反的是,陆游喜欢素食,写了几千首赞叹素食的诗;最有意思的则是散文家梁实秋在饮食上的荤素搭配言论,他写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梁实秋

    他们都是真正的生活者,吃过山珍海味,品过清粥小菜,尝尽人生百味。他们写生活,写美食,写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

    而我更喜欢梁实秋笔下的美食,仿佛隔着书本都能闻到独特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他以文学笔调记写食谱,将饮食和文学相联系,将美食形态与文化特征完美契合,塑造出一位美食家与文学家相融合的古典形象。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这是梁实秋下笔谈吃的初衷。《人间食色,至味清欢》这本书则收录了他关于“吃”的名篇,从食物的渊源、制作、品相、文化到人生百态,篇篇风雅精致,旁征博引,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无尽的悠然与智慧,让我们不自觉地走入中国传统饮食的文化世界。


    梁实秋《人间食色,至味清欢》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特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梁实秋在书中的描写细腻生动,层层递进地展现出中国传统饮食独有的文化魅力。

    1、物质层次:通过饮食结构表现“吃的独特”

    饮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关于食物、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任何食物的产生都有其相关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需要去了解和熟悉它。

    中国饮食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初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这也是中国古代大力发展农业的重要原因。班固《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其含义是:开辟土地,种植谷物,就称之为“农业”,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农业。夏商周时期,畜牧业和园艺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汉代出现了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魏晋以后,水稻在南方普遍种植……同时,还从国外引进了葡萄、石榴、豌豆、蚕豆、胡椒等作物品种。

    发展至今,饮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渐呈现出谷食为主,肉食果蔬为辅的饮食结构。按照地域然和人文环境条件划分,我国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东辣西酸、江浙嗜甜”之分俗,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菜系,如浙、川、鲁、粤、湘、闽、苏、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

    在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北方菜式,如刚出炉的北平烧鸭,鸭肉片得薄薄的,有皮有油有肉,一口下去满口都是油香;还有又酸又烫又辣的豆汁儿,很多地方都不太能接受豆汁儿的这种异味,但北平人独爱这特殊的口味,不分贫富老少男女。

    这股带有北方气息的美食,独具风采,绘织成独特的地方风味。这些饮食文化的积淀与地域、菜系相结合,延续至今,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饮食呈现相互交融的态势,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

    2、行为层次:通过烹饪技艺展现“吃的讲究”

    如果提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那么不得不说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部以食物为出发点,探讨中国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美食纪录片,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舌尖上的中国II》海报

    片中展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真实片段,将他们收获、保存食材,烹饪、生产美食的过程一一记录,展示出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以及独特的制作方法。

    除了常见的煮炒炖炸、涮蒸卤熏等烹饪方法之外,纪录片还特别记录了国人在饮食中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食物创新的过程,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存智慧。

    关于这类新奇的美食介绍,梁实秋在书中也有记录,比如“炝活虾”的做法:

    西湖楼外楼的“炝活虾”,是在湖中用竹篓养着的,临时取出,欢蹦乱跳,剪去其须吻足尾,放在盘中,用碗盖之。食客微启碗沿,以箸挟取之,在旁边的小碗酱油麻油醋里一蘸,送到嘴边用上下牙齿一咬,像嗑瓜子一般,吮而食之。

    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中精巧细腻的美食画面,还是梁实秋纪实文学的生动描写,都从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从当初“为了吃饱”到现在的“为了吃好”,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烹饪技艺的提升,“吃文化”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3、精神层次:通过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突出“吃的艺术”

    中国传统饮食与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一道菜肴,更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食物赋予不同的含义。出国在外的梁实秋则分外想念烧饼油条,这看不起再普通不过的中国早餐,却承载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这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关注食物本身,更要关注食物背后的文化故事,以饮食之道深度挖掘有价值、有韵味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讲究“礼”。孔子在《论语乡党》中提出“食不言寝不语”,这里的“礼”并不单指“礼仪”,更是一种伦理精神,并贯穿于饮食活动之中。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仍十分重视餐桌礼仪,比如:宴客座次、点菜、吃菜等方面需都要格外留意。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即饮食文化中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精髓。首先,传统饮食中渗透着“和”的思想,并融于生活之中,如:“家和万事兴”理念。其次,传统饮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相互关联,根据不同节日调整不同的饮食结构,如:除夕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从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构建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骨干,具有独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在饮食文化中,当今人们追求的早已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身体健康需求。然而,长期处于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下,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饮食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不可阻挡。

    这对于传统饮食文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依托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取精华去糟粕,同时借鉴世界饮食文化长处,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饮食文化体系,结合时代趋势发展创新。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 06:46 , Processed in 0.0120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