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提醒】“再也不敢关灯玩手机了” [打印本頁]

作者: doco2012    時間: 2021-10-10 19:58
標題: 【提醒】“再也不敢关灯玩手机了”
今天上午
隐翅虫霸占了三条微博热搜!
甚至还有 #千万不要关灯玩手机#
也跟隐翅虫有关!
有网友发帖分享了自己国庆期间的亲身经历——
该网友称,
自己在凌晨关灯玩手机时,
手机屏幕的光亮吸引了
小虫子在自己脸上爬动,
开灯后,
她发现是一只黑红相间的虫子,
当时只是用手轻轻把虫子抚走,
结果没想到随后几天,
她的眼下就开始红肿疼痛,
就医后确诊为隐翅虫皮炎。
而在评论区
不少网友看了之后也晒出了同款“中毒经历”↓
从大家晒出的照片可以看出
接触过隐翅虫后
皮肤上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并且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消除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对隐翅虫并不是很了解
除了惊呼“太可怕了”
还“想知道隐翅虫会在哪里出现”
对此
小编发现
隐翅虫是上海本土昆虫之一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的申城本土昆虫中
梭毒隐翅虫在列
但是!
并不是所有隐翅虫都有毒!
隐翅虫是什么?
隐翅虫又叫影子虫、青腰虫,状若蚂蚁,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它们的生境复杂,在农田、林间、雨林、山地、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大部分以肉食为主,靠捕食农林害虫为生,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隐翅虫都有毒,新闻中报道的这种隐翅虫实际上是隐翅虫科毒隐翅虫属的虫子。毒隐翅虫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当其停留于皮肤上受压或被拍打、压碎时,即释放强酸性毒液灼伤皮肤,经过数小时到2天的潜伏期后可出现皮肤损害,引起隐翅虫皮炎。所以不少人也将隐翅虫称为“会飞的硫酸”。
如何预防隐翅虫性皮炎?
第一步“灭其家园”。搞好环境卫生,消灭隐翅虫的孳生地。大家在户外活动时要涂驱虫水,穿长裤,尽量减少裸露皮肤。
第二步“断其来路”。隐翅虫昼伏夜出,趋光趋灯,夏季闷热天气其入室活动较多。大家要关好纱窗,尽量避免其“入室行凶”;睡觉时放好蚊帐,熄灭室内灯光;在室外乘凉时尽量不开灯或与灯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三步“温柔以待”。隐翅虫通常并不咬人,只是因为它爬到人身上时会被不经意间拍死,拍的过程中隐翅虫体内的毒液会释放引起急性皮炎。这种毒液不仅有很大的毒性而且呈强酸性,有较大腐蚀性。鉴于这种情况,当隐翅虫落在身上时,千万不要像拍蚊子那样,否则将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严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小心吹走、抖落或使用纸巾等物品将其妥善处理,并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到隐翅虫毒液。接触虫体的衣服记得洗干净暴晒晾干,及时收回室内,尽量不要放室外过夜。
“中毒了”怎么办?
隐翅虫皮炎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轻者患处有灼痛和微痒感,严重者局部剧痛并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方芳表示,如果出现隐翅虫皮炎,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然后外用皮质类固醇乳膏。若红肿、糜烂明显,可用1%~2%硼酸溶液冷敷,待渗液减少后涂皮质类固醇乳膏。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胺药。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可配合外用抗菌素软膏。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
隐翅虫咬人致死?没这事儿
专家表示,网上关于隐翅虫致命的传言纯属危言耸听。毒隐翅虫虽然致病,但一般不至于让人致命。
首先,隐翅虫不咬人,人体不慎接触毒隐翅虫毒液后会引发皮炎。隐翅虫体内本身没有毒腺,也不会蜇人,但毒隐翅虫体内毒素为强烈的接触毒素,是一种强酸性物质,就是人们常说的隐翅虫的毒液。
其次,只要病人正规治疗很快痊愈,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更不会危及生命。只要大家不去使劲抓挠引起皮肤的再次细菌感染,炎症经治疗会很快痊愈,局部可暂时遗留色素沉着斑外,病程一般一周左右,皮损干燥、结痂,脱落而愈。
再次提醒
被蚊虫叮咬时,谨慎起见,不要直接将蚊虫拍死,可将虫体拨落后处理,防止蚊虫释放的毒液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当局部反应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作者: 看黄片123    時間: 2021-10-13 21:00
我以前学校也有
作者: yangchen    時間: 2021-10-15 15:13
飛螞蟻,這咬人紅一片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9/)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