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七里山塘:画船载酒醉斜阳[41P]
[打印本頁]
作者:
逸然
時間:
2016-10-30 20:53
標題:
七里山塘:画船载酒醉斜阳[41P]
白居易任职杭州期间修了西湖白堤,调任苏州刺史后,为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又组织民工疏通山塘河并顺势拓展了河堤,然后再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于是就有了山塘街。
插一句:诗人白居易的本职工作是公务员,写诗画画那是兴趣也叫做特长,但真正让他芳名留千古的却是业余爱好,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白居易白大人主修的这条街位于古城苏州西北,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七华里,因此也被称作:七里山塘。
这自然是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可惜不太有趣,因为太正气凛然。
于是就流传出一种更加神秘浪漫的桥段:
明朝时刘伯温为破风水沿山塘安放了七只石狸,所以“七里山塘”实际上乃“七狸山塘”的谐音。
虽然无人能论证此种说法的正误,但不妨碍七里山塘将传说打造成战袍重新披上:2006年,有关部门在这里安放七只石狸,这七只石狸从东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桥)、通贵狸(通贵桥)、文星狸(星桥)、彩云狸(彩云桥)、白公狸(普济桥)、海涌狸(望山桥)和分水狸(西山庙桥)。
七里山塘自古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她的整个街道呈河路并行格局,粉墙黛瓦、疏朗有致的建筑精致而典雅,是苏州古城风貌精华之所在。1762年,乾隆烟花三月下江南,游至此处时欣然提起御笔书写下了“山塘寻胜”四字。回京后,皇帝仍念念不忘山塘,竟然命人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足见七里山塘的魅力。
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笑对风月,只是我们无从揣测当年皇帝老儿在此有过怎样的风月艳遇,竟然让他如此魂牵梦系。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苏州逐渐发展成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乃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山塘作为沟通苏州城与京杭运河的要道,也一跃成为苏州最繁盛的商贸重地,被誉为“神州第一街”。
神州第一街上有很多桥,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建于宋代以前,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之所在,西山庙桥南北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乃当年画舫云集的地方,也留下了最多微博体游记。
比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
又比如:“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怎么听上去那么像声色场所秦淮河呢?
一朝浮华散尽,是怎么也不可能还复来的。
如今的山塘水依旧,屋依旧,但那种风骨已经全然变了。彼时山塘是枕河人家的山塘,如今的山塘却是商家和游人的,纵使挂上再多的红灯笼,入驻再多的文艺小店,也只能做反衬用。
掬月照影,照不见历史,也照不见内心。
通贵桥桥孔与水中的倒影浑然一圆让建筑大师贝聿铭击节叫好。那些慕名前来的老外乘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却果真感受到了其间的销魂?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家在船过处,舀了满满一桶的河水浇花洒扫。
在他跟前,我们都是过客。
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老戏台,老曲子,以及老人家。
沿街兜售白兰花和茉莉的老奶奶,两块钱一串,这个钱不能省,她早点卖完可以早回家,而买的人可以香一路。
各种江南点心,看上去真是悦目又勾人食欲。
老实说,山塘之美决不在山塘街,这里已经被各种商铺占领,能看见江南的形,却看不见江南的魂,要过得桥去,去烟火人家寻常巷陌里寻。
他们是山塘的主人,而我们都是过客。
夜,初上。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9/)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