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揭秘香港四大超级富豪的抄底暴富路径 [打印本頁]

作者: ha2008ha    時間: 2016-2-15 13:12
標題: 揭秘香港四大超级富豪的抄底暴富路径
过去几十年,香港遭遇多次重大金融或经济危机。每一次危机发生,几乎都是人人自危,惶恐不安,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惊心动魄甚至哀鸿遍野中,不少人倾家荡产,甚至丢掉性命。但也有少数人,几乎每次危机都在逆势而行,甚至踏着献血前进,并在雨过天晴之后成为事业与财富大赢家。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当属都已超过80高龄,经历了所有大风大浪,但至今依然傲立于世界舞台和财富巅峰的以下四大超级富豪。

  【一】第一男神李嘉诚

  李嘉诚的发家史,几乎就是一部抄底爆发史。

  1965年香港发生金融危机,一时间人人自危,房市一落千丈。紧接着,内地“文革”也波及香港,促使反英大暴动,令雪上加霜,不少房产公司关门破产。

  已通过塑胶花生意完成原始积累的李嘉诚,则在此间趁低收购大量地皮和旧楼。此后两三年,在港英政府的强势介入下,香港经济复苏,房地产市场恢复,李嘉诚之前收购的地产价值倍增,并由此在地产业显山露水。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拖累全球经济,李嘉诚如法炮制,大买资产,并在后来的复苏中再次暴富,成功跻身亿级富豪行列。

  也就在这一时期,被危机拖累的和记黄埔因为连续巨亏被汇丰银行注资控股。尝到抄底甜头并与汇丰交好的李嘉诚,同时还干成一桩震惊西方世界的大买卖:以低于市价一半且只需暂付20%现金的超级待遇,“抄底”和记黄埔39.6%的股权,并坐上其董事局主席大位。成为第一个拿下香港英资大企业的本地企业家,为其后来成为香港首富走出关键一步棋。

  1986年到1987年,国际油价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甚至逼近10美元。李嘉诚再次重手抄底,到1991年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头赫斯基能源95%的股权。2000年8月28日,李嘉诚将赫斯基重新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并一路享受着随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盛宴。此交易也被称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1997年,香港回归前,局势动荡,不少港资、台资、英资纷纷撤离。李嘉诚再次大手笔接盘跑路者的资产,赚到盆满钵盈,并于1998年问鼎香港也是亚洲首富。

  2008年金融海啸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李嘉诚又持续从亚洲市场的高点套现转而抄底欧洲。如今,他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电力分销四分之一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累计在英国投资接近4000亿港元,并因此被夸张地评论为买下了英国。

  而就在他抄完之后,中国企业家们跟上去了。

  【二】2014亚洲第二富豪吕志和

  2014年的亚洲第二富豪吕志和,也是屡在沧海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的企业家。他不但喜欢在低谷时期大手笔投资,而且善于寻找价值洼地,抄眼光不同的大底。

  1977年,预期香港酒店业即将爆发的吕志和,斥资6,800万港币在尖东买下一片被众人看成烂地的土地,计划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

  他的这一做法几乎被所有人质疑,汇丰银行甚至连贷款都不敢给他。但众人看到尖东当时的荒凉,他却看到尖东未来的繁荣,力排众议将计划变成了现实。

  1981年,吕志和的酒店成功开业。从海傍工地到投入运营,这座酒店的总成本约为四亿港币,但开业后每年的纯利就高达接近一亿港币的规模。在他赚回几个本钱后,还有人出价70亿港币收购酒店及连带的地皮。

  1990年代,受海湾战争拖累,美国酒店业陷入大低迷,众多高档酒店的经营难以为继,已经练出一身酒店经营本领的吕志和在众人恐惧中贪婪,接连收购多家高档星级酒店。

  到1997年时,他就已在美国全资拥有17家酒店,超过4,000间客房,并被评为美国第十二大酒店业主,赢得“酒店大亨”的美名。

  2002年,澳门经济持续不振,决定开放博彩业。吕志和再次于低迷中看到灿烂前景,带着几十年的酒店旅游经营经验,经过激烈竞逐成为澳门博彩持牌经营者,并在此后的巨大危机中演绎一出后来居上的精彩大戏。

  2008年,金融海啸让参与澳门多家博彩娱乐企业陷入停工乃至破产边缘。吕志和凭借良好信用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金融海啸后第一个拿到百亿级贷款的人,以有生以来最大的举债向成为澳门经济的新领导者发起挑战。

  2011年5月,吕志和成功推出了占地面积55万平米的澳门银河综合度假城首期项目,让旗下银河娱乐的业务运营规模在澳门博彩业一举站上前列,后来居上。

  此后,弯道超车的银河娱乐一路向前,并于201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博彩公司,吕志和也在此后成为华人第二,也是亚洲第二富豪。

  吕志和同样也是香港地产的危机入市和成功抄底者。1997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吕志和是率先向ZF申请土地的地产商,并先后投得多块优质地皮。2003年,香港楼市与地价因SARS再次陷入低迷,吕志和同样率先在观望中主动出击,以低价在此间获得大量土地储备。

  【三】前亚洲首富李兆基

  出身顺德,6岁学习生意,12岁做掌柜,汶川地震中捐款超过6亿人民币的李兆基,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次被《福布斯》评估为亚洲首富、华人首富,并两次高居全球第四,也是华人在世界财富排名中的最高位。

  李兆基的爆发同样得益于多次成功抄底。在李嘉诚进入地产之前,李兆基就已看到香港人口急增,工商业开始发达带来的地产机会。

  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合作闯入地产业,成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地产的三剑客。后来,三剑客分家,李兆基独立成立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继续地产经营,并于1972年11月6日将其上市。

  1973年4月,香港股市骤然疯狂下泻,地产市场随之暗淡。李兆基却认定这是收购土地的黄金时期,于当年7月成立恒基兆业并借壳永泰上市,猛踩油门加大地产发展。在纷纷看淡市场的人人自危中,他在公司刊物发文写道:

  香港为世界贸易之枢纽,亦为国际金融中心,向属工商重镇,旅游购物胜地,万商云集,人口荟萃,加上战后人口急剧膨胀,市区可供发展土地日形短缺,地产业将必璀璨,楼宇价格,长远着眼,应予看好。

  凭着这种远见和信心,李兆基抓住了许多天大的机会。代表性案例之一是,1976年他联合好友郑裕彤、李嘉诚以及郭得胜,以2060万元港币投得沙田第一城项目。到1997年时,该项目已总价值超过400亿元港币,其投资回报超过1000倍。

  1983年和1984年,香港因主权交接问题导致经济萧条,许多地产公司冷冷清清,李兆基继续坚定信心,大肆抄底地皮,并在之后以从速购地、从速建楼、从速出售的模式,带领恒基兆业犹如工业造楼机器般火速崛起。

  依靠在低迷时期收购的大量地皮,进入90年代,恒基兆业更进一步狂飙猛进。1990年到1996年,恒基兆业的年营收由40亿港币升至153亿港币;税前年盈利由24亿港币升至108亿港币;总资产则由146亿港币升至787亿港币;市值更由1990年的136亿港币跳升到1996年的1325亿港币。

  【四】“鲨胆彤”郑裕彤

  长期在香港富豪榜列第三、四位的郑裕彤,把周大福从一个小金店做成全球最大珠宝上市公司,同时也把旗下的新世界(600628,股吧)做成香港地产的四大天王之一。

  素有“鲨胆彤”之称的郑裕彤,被认为有鲨鱼一样的敏锐及强悍。他喜欢做大项目,认为做生意都有赌博的成分,而在危机中下注,则是最有机会赢,也能赢得大的唯一办法。

  1960年代末香港富人抛售土地、楼宇的浪潮中,郑裕彤也是勇敢的接盘侠,并接替那些土地和楼宇的老东家,成为财富的新主人。

  1970年,郑裕彤依靠此前收购的地皮、楼宇,成立了新世界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将其在港交所上市。之后,他在外界并不看好的质疑声中,将一片凄凉的码头旧地开发成了拥有两家豪华酒店(新世界、丽晶)、几十万英尺购物中心、数千个商业单位、办公楼和豪华住宅的新世界中心。30多年后,丽晶酒店的营业总额依然高居世界十大酒店之列,新世界中心也仍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撒切尔夫人第二次在人民大会堂前崴脚。不少香港人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纷纷撤资海外。郑裕彤则在第二年发起一项庞大计划,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兴建香港展览中心。

  后来,香港展览中心被评为“全球10大最佳”工程之一,并在1997年7月1日成为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的主场地。到今天,香港展览中心依然是香港最成功及显著的地标物业。

  【五】不是好大胆而是很小心

  很多人可能会说,四大富豪之所以能如此抄底成功,是因为胆大。这是个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他们都是非常谨慎的企业家。在别人“胆小如鼠”时“胆大妄为”的他们,在别人胆大妄为时,统统都是“胆小鬼”。大多数人都怕低不怕高,敢于大胆追涨杀跌,而他们则是怕高不怕低,只敢追跌杀涨。

  当行情涨到擦皮鞋的都信心满满时,他们往往是率先认怂出局的人。所以,你看到李嘉诚成了所谓的“跑路人”(现在,知道人家的厉害了吧)。郑裕彤也同样胆小,恐高。2015年12月,他先后以总价339亿元将其在内地8个城市的9个项目出售给恒大,规模几乎占到新世界内地地产业务的一半。

  如果要讲胆大。真正胆大的是从他们手中高位接盘的人,比如从郑裕彤手中接盘的许家印。正如在股票市场,真正胆大的不是敢在2700点进场的人,而是敢在5000点时为10000点梦想融资配资跑步进场的人。

  绝对不做输不起的生意,是这四大富豪一致的特征。这也是他们能够跨越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获得持续成功的关键。

  比如李嘉诚,他说自己90%的时候都是在思考失败,而不是成功。他经常在脑海中放的电影是,假如自己要倒大霉,旗下某个业务遇到风浪,会坏到什么程度,然后一遍遍检讨漏洞并做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

  吕志和更将稳中求进作为最大的经营原则。即使内心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他也会留有充裕的余地,理由是:“口袋里始终要有一大笔钱,即使突然一个大浪打来,手中也还有条大缆,有资格再来第二回。”几十年走下来,他有句发自肺腑的感言:天大的挑战来了你还站得住,比天大的机会让你站得高更重要。

  在吕志和看来,企业经营要追求“一万”,但防止“万一”比追求“一万”更重要。他说,“即使慢点也不成问题,我可以慢慢来,但绝对不能元气大伤,甚至全军覆没。”了解他作风的大女儿吕慧瑜则补充:“人家说让一件事情牢靠,是要打个钉子进去。我父亲是打进去的钉子上,还要再加一个倒钩。”

  也正是这种即使抄底也不拿身家性命去博,而一到群情兴奋就逢高出局,套现进口袋的保守策略,让这些高位出局口袋鼓鼓的超级富豪们能在危机爆发底部到来时闪亮登场,并以救世主身份上演一场场巧取豪夺的盛宴。

  【六】放长线赚大钱不求短线赚快钱

  我曾向郑裕彤求教,为何他敢于在危机重重中屡出重拳加大投资。

  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第一,对改革开放以后的党和国家始终有坚定的信心;第二,做每一件事都是从长远眼光去看,要赚大钱而不是赚快钱;第三,只有危机时,才会有人愿意用很低的价格甚至赔本卖给你,让你捡到大便宜。

  喜欢熊市,拥抱危机,也是我所见过的成功企业家们共同的特征。与在牛市忙得不亦乐乎的普通人不同,他们最繁忙的时候却是危机爆发的时候。当他们看好一个事业,他们最期待的,却是能够来点刺激的,不好的,让普通人退场的,这样他们才有低成本入市的机会。

  “以香港会展中心为例,别人说我很大胆,其实我已经看透了,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香港和内地一定会经济腾飞。”郑裕彤说,“土地一定是越来越值钱的,除非人类不再需要土地。既然这样,经济好的时候,1000万都有人争着买的地,你现在500万就能买,有什么不敢买的呢。经济总会又好起来的。”

  郑裕彤的回答,可谓是这四位超级富豪共同的心声。如果要我在这些之中找出一个重点特别与读者们分享,我会强调:“从长远眼光去看,要赚大钱而不是赚快钱”这件事。之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当下的局面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对未来一周,一月,一年的神预测。我认为读者们应该对此保持相当的警惕。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还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大危机。但我们不妨去假设一下香港在这些故事中的场面,并顺此思考思考,如果真有危机来了,我们该如何借鉴或学习。

  我想,在香港上述每一轮经济危机发生时,也一定都会有各种所谓的专家、学者不断跑出来,从这个角度,那个侧面发表各种各样对未来一周,一月,一年的预测。但这些超级富豪们,显然无一例外地,放弃了对短期的精确预测,而是凭借对香港和内地终会经济大发展的坚定信念,进行了放眼长远地大胆的布局。

  而最终,那些一周,一月,一年的预言不一定应验,但他们对香港和内地终会繁荣兴旺的长远预见,毫无疑问地,都绝对地正确了。

  如果您是一位创业者、企业家,或者投资者,如果说现在就是危机时刻,您是要预言并且操作未来的一周,一月,一年?还是像他们那样,对党和国家始终有坚定的信心,并以长远眼光去看?这是个值得深思的好问题。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9/) Powered by Discuz! X2.5